外形特征
?安吉白片外形挺直略扁,形如蘭蕙;色澤翠綠,白毫顯露;葉芽如金鑲碧鞘,內裹銀箭,十分可人。沖泡后,清香高揚且持久。葉底嫩綠明亮,芽葉朵朵可辨。安吉白片還有一種異于其它綠茶之獨特韻味,即含有一絲清泠如“淡竹積雪”的奇逸之香?!傍P形”安吉白茶條直顯芽,壯實勻整;色嫩綠,鮮活泛金邊?!褒埿巍卑布撞璞馄焦饣?,挺直尖削;嫩綠顯玉色,勻整。根據品級不同,為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三葉不等,高品級者芽長于葉。
產地環境
安吉地處天目山北麓,這里群山起伏,樹竹交蔭,云霧繚繞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。安吉還有“中國竹鄉”之稱,植被覆蓋率為60%,而茶竹之緣,值得品味。
安吉全年氣候溫和,無霜期短,冬季低溫時間長,絕對低溫一般在10度以下。土壤中含有較多的鉀,鎂等微量元素。這些特定的條件,為安吉白茶返白過程和物質代謝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,有利于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營養物質的形成和積累,為茶葉香郁味鮮的品質奠定基礎。
生產實踐表明,大凡四周為竹林或鄰近竹林的茶園所采制的茶葉,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蘭香,且越靠近竹林的其蕙蘭香越明顯。也許正是竹鄉獨特的生態環境,孕育出了驚世駭俗的安吉白茶樹和安吉白茶。
制作工藝
兩種茶葉的加工制作工藝不同。安吉白片為半烘炒型綠茶或烘青綠茶,而“鳳形”安吉白茶是烘青綠茶,“龍形”安吉白茶(即安吉白龍井)則是炒青綠茶。安吉白茶雖名為白茶,卻屬于綠茶類白茶。因為它是白葉茶按照綠茶的方法制作而成的。新葉經過四五個小時的攤放,然后按照一定的溫度和時間進行殺青。在這之后是整形理條,最后烘干,安吉白茶就全新出鍋了。
加工工藝流程:鮮葉攤放——殺青理條——初烘——攤涼回潮——復烘攤青。程度:葉質發軟,芽葉舒展,水分散發,清香透露即可付制。
鑒別方法
(1)外形
嫩度以毫多而肥壯,葉張肥嫩的為上品;毫芽瘦小而稀少的,則品質次之;葉張老嫩不勻或雜有老葉、蠟葉的,則品質差。
(2)葉態安吉白茶
葉子平伏舒展,葉緣重卷,葉面有隆起波紋,芽葉連枝稍為并攏,葉尖上翹不斷碎的,品質最優;葉片攤開、折貼、彎曲的,品質次之。
(3)色澤
毫色銀白有光澤,葉面灰綠( 葉背銀白色) 或墨綠、翠綠的,則為上品;鐵板色的,品質次之;草綠黃、黑、紅色及蠟質光澤的,品質最差。
(4)凈度
要求不得含有枳、老梗、老葉及蠟葉,如果茶葉中含有雜質,則品質差。
(5)滋味
以鮮爽、醇厚、清甜的為上品;粗澀、淡薄的為差。
(6)香氣
以毫香濃顯,清鮮純正的為上品;有淡薄、青臭、失鮮、發酵感的為次。
(7)湯色
以杏黃、杏綠、清澈明亮的為上品;泛紅、暗渾的為差。
(8)葉底
以勻整、肥軟、毫芽壯多、葉色鮮亮的為上品;硬挺、破碎、暗雜、花紅、黃張、焦葉紅邊的為差。
歷史傳說
傳說,茶圣陸羽在寫完《茶經》后,心中一直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,雖已嘗遍世上所有名茶,但總覺得還應該有更好的茶,于是他后來也不著書,帶了一個茶童攜著茶具,四處游山玩水,尋仙訪道,其實為了再尋找茶中極品。一日,他來到湖州府轄區一座山上,只見山頂上一片平地,一眼望不邊,山頂平地上長滿了一種陸羽從未見過的茶樹,這種茶樹的葉子跟普通茶樹一樣,惟獨要采接的牙尖是白色,晶瑩如玉,非常好看。陸羽驚喜不已,立時命茶童采摘炒制,就地取溪水燒開了一杯,但見茶水清澈透明,只聞清香撲鼻,令陸羽神清氣爽,陸羽品了一口,仰天道妙??!我終于找到你了,我終于找到你了,此生不虛也!話音末了只見陸羽整個人輕飄飄向天上飛去,竟然因茶得道,羽化成仙了…… 陸羽成仙后來到天庭,玉帝知陸羽是人間茶圣,那時天上只有玉液瓊漿,不只何為茶,命陸羽讓眾仙嘗嘗,陸羽拿出白茶獻上,眾仙一嘗,齊聲說到:妙哉!玉帝大喜:妙哉!此乃仙品,不可留與人間。遂命陸羽帶天兵五佰將此白茶移至天庭,陸羽不忍極品從此斷絕人間,偷偷留下一粒白茶籽,成為人間唯一的白茶王,直到二十世紀70年代末才被發現,真是人間有幸??!